我有老洋房,你有故事吗?修道院公寓化身衡复风貌展示馆,独家记忆征集中
位于复兴西路62号的衡复风貌展示馆效果图
漫步经过复兴西路永福路口,一幢整洁大气的米黄色西班牙式老洋房一定会引起你的注意。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原名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这座梧桐掩映的老洋房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整,即将以全新的文化地标“衡复风貌展示馆”的身份回归大众视线。展示馆将成为衡复历史风貌区人文、历史、建筑的“索引”,邀请大家步入老建筑,回顾百年文化时光。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初创于20世纪初,历经百年历史烟云延续至今,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复风貌区徐汇区域西起华山路,东至陕西南路,北到长乐路,南达肇嘉浜路,共4.3平方公里。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历史及内涵,蕴藏在一栋栋老建筑背后的是厚重的中国文化史与革命史,记载了近代中国的辉煌与悲壮,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
衡复风貌区内人文荟萃,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此,不胜枚举的各界名流也寓居于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上海解放后,大量的文化人士也迁居于此,使得衡复风貌区成为上海乃至于新中国的文化重镇。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衡复风貌区即被视为上海的高级居住区,汇聚各国建筑特色,融合中外文化精粹,浓缩了上海近代居住建筑的百年变迁史,堪称“建筑万国博览会”。
新中国成立后,衡复风貌区区域内人口迅速增长,而房屋的破旧损坏程度较为严重,房管部门对房屋进行了大量维修,开始了规范化系统化统计、修缮、维护老建筑的历程,使得衡复风貌区内大多数建筑得以完好留存。同时,大批科教文卫体单位及人员迁入或于此新建、扩建,文化教育与工商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展示衡复风貌区的记忆脉络,位于徐汇区复兴西路62号的衡复风貌展示馆即将于今年开放。该馆将系统地展示徐汇衡复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展现多元的百年建筑、百年人文和红色记忆,展望未来卓越的全球城市街区和海派文化范本。
今年是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上海衡复风貌展示馆将与新民晚报一起发起“寻找风貌区记忆”大型展品征集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一同来回忆分享在风貌区经历的深刻往事和在风貌区留下的独家记忆,共同感受上海解放七十年以来的变化,追寻城市发展的脉络。
位于衡复风貌区内的张乐平故居和柯灵故居此次率先响应征集活动,成为第一批珍贵展品的分享者。
由大公报馆于1950年2月印制《三毛庆解放》年画,反映了居住在徐汇区五原路288弄3号的三毛之父张乐平在解放前后创作思想的变化。为迎接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上海大公报邀请张乐平创作了《三毛庆解放》的宣传画。画中的三毛扭着秧歌、打着腰鼓,脸上满是当家做主人的那份自信和喜悦,“解放全中国,和平统一”、“建设新社会、安富康宁”两幅标语醒目突出,一改解放前的三毛形象。两幅照片和书信则记录了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和张乐平交往的往事。
位于复兴西路147号的柯灵故居分享的是一张函件——1956年2月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宴会邀请柯灵坐第一席的通知函。就在参加会议期间,柯灵接受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文化部给他的重要任务,并催生了电影剧本《不夜城》。
如果您也有能够反映衡复风貌区历史、具有纪念价值的物件、音像、照片,或者您有不为人知的衡复故事、与名人交往的独家回忆、印象深刻的衡复记忆,欢迎您与我们联系。您提供的实物展品有可能在衡复风貌馆中进行展示,而由您讲述的故事也将有机会以音像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成为衡复风貌展示馆中衡复记忆的一部分。
即日起至2019年3月1日,欢迎您将实物的照片、音像资料电子档或您想讲述的故事发送至邮箱(hengfufengmao@163.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 编辑丨亦云 信息来源丨魅力衡复